秋糖冷思考:别让“卖萌”把自己弄懵了

一线营销策划公司总经理 丁士安

今年秋糖,不同以往。无论是统一企业布展,还是健力宝卷土重来,都让曾经一度食之无味、弃之可惜的秋糖焕发了别样的光彩。但是一路的展位逛下来,我心中的疑惑也越来越大:食品饮料企业一股脑地扎堆“卖萌”,是因为“萌”了,还是“懵”了?

 “卖萌”不是一贴万能膏药

众所周知,所谓“卖萌”,原本是一个网络用语,现在延伸为一种现象。说话可以“卖萌”,行文可以“卖萌”,包装更可以“卖萌”。今年秋糖,一眼望去“卖萌”无处不在:你的产品“萌”,我的产品“呆”;你有“悠小君”,我有“范小哥”;你用网络热词宣传,我用大眼萝莉代言……你方唱罢我登场,真是好不热闹。

客观来说,“卖萌”本身是一种很好的品牌塑造方法,迎合了现在年轻人的思维模式,也成为一种特性突出的品牌符号。不过需要注意的是,“卖萌”不是一贴万能膏药,不能包治百病。有些企业看到了“卖萌”的流行,但并未思考自己的产品适不适合。“卖萌”成功的例子当然有,统一的“小茗同学”在今年夏天大获成功;失败的例子同样不在少数,作为典型代表就是娃哈哈的“小陈陈”。作为娃哈哈的一款个性饮品,“小陈陈”无论是渠道选择(首发电商平台)还是推广模式(迎合网络思维),都“萌”性十足,但为何刚过一年就悄无声息,销量惨不忍睹?我认为娃哈哈忽视了一个最简单也是最根本的问题:主打陈皮养生的产品,对应的人群应该是成熟稳重的中老年人,原本就和“卖萌”格格不入。为了“卖萌”而“卖萌”,生搬硬套的结果自然南辕北辙。

真正的“卖萌”还需内外兼修

在《笑傲江湖》里,华山派有剑宗和气宗两个分支,为一个正统地位争得你死我活。用今天的观念来看,剑宗追求外在,讲求“花样”;气宗追求内在,讲求“内核”。孰对孰错,各有分说,但若想大成还是需要如令狐冲一般内外兼修。

通过“小陈陈”的例子不难发现,现在有太多的“卖萌”只是一个花架子,抛去涂脂抹粉的包装,产品核心内容苍白得如同一张白纸。归根结底,无论怎么“卖萌”,对于企业来说也只是其品牌建设一个“点”,如何有效地将这个“点”与产品属性、消费群体、市场策略等各种要素有机结合到一起,串成一条“线”、打造一个“面”,通过品牌的打造、运作,赋予品牌鲜活的生命、优秀的质感,并做好网络布局、产品铺市、动销拉动、售后服务等工作,才是企业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。

过分强调“卖萌”,容易走火入魔;只有内外兼修,才能事半功倍。作为一种营销手段,“卖萌”也许就像一阵风,可能很快就会吹过;而那些真正禁得起时间考验、市场验证的好产品,却稳如磐石,牢牢植根于消费者的心智。

“卖萌”泛滥凸显行业弊病

从表面来看,我国的食品饮料产业称得上“蔚为壮观”;但是稍微深入了解就会发现:山寨、跟风、低质,就像挥之不去的阴影。“卖萌”火了之后,不出意料地再次被山寨、再次大批量、低成本的复制开来。

其实,翻开中国的食品饮料史,就是一个不断山寨、不断复制的过程。在企业初创期,模仿可以让其在更短的时间内得到收益,规避一定的风险,但是从众多的失败案例中我们不难发现,纯粹的模仿很难引领企业走向辉煌的未来。现在的那些巨头大佬们,哪一个不是从中尝到了甜头,也最终因此陷入了困境:康师傅是这样,娃哈哈也不例外。

对于“卖萌”,我最后想说的是,当人们一窝蜂地做某件事的时候,说明这件事已经没有太多值得去做的价值了。试问一下:当沉迷于广场舞的大妈们都开始讨论哪只股票好的时候,你还继续炒股吗?当那些手工作坊生产的劣质产品也开始借势“卖萌”元素的时候,你还能敢随波逐流吗?

 
声明: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网址 www.esune.cn 并且附上“一线营销冲突战略咨询”,链接未注明者,本站一律视为侵权行为,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!


上一篇:椰汁进入大佬时代了吗?

下一篇:“成功?我只想对自己狠一点!”——记第九届中国食品产业成长之星